家校协同官网> 家校专题> 建设规范化家长学校 打造家校协同新品牌

建设规范化家长学校 打造家校协同新品牌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115个农村社区、11个城市社区,100万人。是著名的“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中国乐器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试点县,是“春秋三圣”之一郯国国君郯子的故里、孝道之乡的发源地,“孔子师郯子”、“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被传为千秋佳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郯城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持续巩固和深化“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把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建设工作作为满足郯城人民“学有所教”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好评,先后成功举办2016—2017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中女子组(北区)比赛、第十届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培训班、“县长杯”足球比赛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2016年5月,我县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授予“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为促进实验基地建设,我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学校开展家长学校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增强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建设的规范体系

 

(一)加强整体规划,注重顶层设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纳入教育整体规划,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听取情况汇报。2016年,郯城县教体局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专人负责全县“家庭教育”及 “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转发《山东省教育厅<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通知》,以推动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我县还建立了家长学校总校,并设立家庭教育总协调员,统筹县域内所有学校的家长学校管理和家校共育工作。

 

(二)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家长学校建设要求。

 

1.注重规范标准。

 

严格要求各学校按照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家长学校建设“十有”(有负责人、有牌子、有教室、有教材、有教学计划、有专兼职教师、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制度、有考核评估、有档案材料)和工作“五落实”(教学计划落实、教学时数落实、常规管理落实、落实队伍落实、课题科研落实)的标准,规范家长学校管理。

 

2.注重教育科研。

 

为探索适合我县家长学校常态化发展的建设之路,我县组织中学校、幼儿园积极参加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实验工作,县教科研中心对参加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进行课题指导和检查,从前期调研、课题立项、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报告撰写等等各个环节予以具体、详细指导,并定期举行科研成果交流活动,提升各学校科研水平。

 

3.注重师资培训。

 

我县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近年来,郯城县教体局先后组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负责人,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干、德育教师、班主任10批次300余人参加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师资培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高级培训班等国家级师资培训,学习各地先进经验,把握最前沿的工作动态,为家长学校建设精准定位奠定了良好基础。县教体局、县实验一小、县实验二小、实验三小、归义中心小学、沙墩中学等学校分别在不同的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三)齐抓共建,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

 

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有序,在家校共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教学、各项活动中、出谋划策,并帮助学校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教学活动,大大促进了家长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多措并举,畅通渠道,积极推进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统一使用家长学校教材。

 

通过多方征求意见,遵循家长自愿的原则,统一选购全国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家庭教育读本》,用于每学年的“开学第一课”和家长学校教学。并推荐使用中华传统文化普及系列丛书《童蒙·养正·养志读本》,给家长提供亲子共读素材,要求各学校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践行《童蒙·养正·养志读本》中的相关内容,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重视家长学校课堂建设。

 

我县各中小学校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开课至少2次,每学年4次以上,家长参课率达90%以上。每所学校配备一名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为家长进行专题课讲座,班主任负责利用《家庭教育读本》上好家长学校基础课,对本班家长进行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为提升教师家长学校授课水平,我县每学期还定期开展家长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性,提高家长学校课堂效果。

 

(三)充分挖掘资源,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我县是全国闻名的“孝道之乡”,“二十四孝”中“鹿乳奉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县,而东海孝妇更把“孝”的内涵丰富起来。我县各中小学在家长学校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本县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特点,传承孝道文化,结合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家庭状况,帮助家长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感恩图报、诚信待人、勤劳节俭、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使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每个家庭,让家长成为孩子的道德榜样,注重对孩子人格品质的培养。另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帮助家长挖掘家风家训资源,并根据时代精神和自身状况制定家规家训,促进广大家长不断提高自我要求,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广大青少年不断感受家庭文明的感染和熏陶。

 

(四)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打造郯城县家长学校APP平台。

 

为解决家长学校师资、资源匮乏等问题,我县依托家长学习网平台资源,打造“郯城县家长学校总校”以及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手机APP平台,平台后台实现郯城县家长学校总校和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两级管理,信息、资源互通,全县在校学生家长通过注册会员并绑定平台,即可通过平台参加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网络课程的学习,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家庭教育工作新模式。目前,全县大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都已经用上自己学校的“家长学校手机APP”平台,各学校都在通过“家长学校手机APP”平台积极构建学校、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有力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三、倡导家校共育,丰富活动内容,助推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一)开展“万名教师”家访活动,促进家校互动。

 

为提高教育满意度,增进家校沟通,全县近万名教师集中进行家访活动,尤其是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是必访对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家访增加对学生家庭状况、父母教育方式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效果。

 

(二)开展共读活动,营造书香家庭。

 

学校根据不同学期的阅读主题,结合读书节或寒暑假期,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一批优秀书籍和经典美文,让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共同谈体会、说收获。为陶冶情操,丰富阅历,塑造品格,营造学习型家庭,各学校开展了“亲子共读一本书”“十大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广泛开展家庭读书活动,积极营造温馨、友爱、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开展组织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学校的生命在于教育,教育的生命在于活动”,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课外实践活动,如马陵山亲子户外,徒步白马河、亲子互动游戏,我是小小邮递员课外实践活动,快乐亲子元宵节、为爱加油讲故事比赛、亲子游、卖报纸、春节聚餐、亲子白马河垂钓野炊、快乐海边日照行等,组织家长师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创设浓厚的家校育人氛围,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深入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我县每年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将各学校总结提炼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普及,实现选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目的。

 

虽然我们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上级领导和家长、学生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办法,以更高的标准、更加扎实的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本次会议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时代不断开创郯城家长学校建设新局面。

大科街道:社区家长学校成立 父母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部印发通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

家庭教育将开设大学专业?教育部回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