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地市教育学院教师教育高峰论坛暨婺城“两书一信”家校共育工作现场会在浙江金华婺城区举行。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和《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当天的现场会上,婺城区教育局就“两书一信”家校共育的创新做法进行了精彩分享,东市街小学、金华环城小学就家校共育工作作了交流发言,有思路、有做法、有案例、有成效,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两书一信,专业引领:激发家长内在学习动力
“两书一信””,是“两书一信一评价”的简称。“两书”,就是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的同时,也向新生家长发放家长学校入学通知书。“一信”,就是给全体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一评价”,就是学期结束学校对学生素质评价的同时,对家长的表现也做出评价。
“两书一信”倡导“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校紧密合作,孩子健康成长”,通过书信交流、论坛讲座、直播课堂等形式,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长成长学院(校)对家长育人的有效指导,系统地提升家长的育人能力。
婺城“两书一信”在家校共育方面做出成功探索。在设计内涵上,体现学校文化底蕴,内容上要体现人文底蕴,如锦囊寄语、校长亲笔、学长绘制、校景入书等;在发放形式上,重视亲子仪式体验,通过校长亲手书写,亲自上门送入学通知书,与新生及家长合影等方式,让孩子和家长在入学第一天开好头,起好步,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双轨并行,三期推进:满足家长学习课程需求
根据区域家校工作开展的特点,“两书一信”从行政和业务两个方面同时推进。
行政推进上,该区建立区校两级领导小组,建立长效运作机制,制定“两书一信”工作方案,打造“学院(区级)、学校(校级)、学堂(班级),区、校、班”三级联动家校共育体系,将家长学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发展性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工作推进会,在全省数字家长学校推进会上进行了经验分享。同时常态化开展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如“三百”工程(区级百名优秀家长,优秀指导师,优秀案例)
业务引领上,建立区校两级家长学校工作目标,制定相关活动计划。7所学校加入省厅数字家校联盟校,先行试点开展工作。针对“之江汇”平台管理员,召开线上技术培训会议,收集区内优秀资源,稳步推进区级数字家校平台建设。线上的课程内容从省平台选取教学资源。组建专家讲师团、教师讲师团、家长讲师团进行整体课程体系建设,按照以表依归,整体规划,分期推进的原则,做好区级层面的业务引领工作,满足各校家长点餐式课程需求。
双堂授课,积极主动:满足家长学习平台需要
7月3日,为落实家长素养提升工程,进一步推动家校共育,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建设的通知》,婺城区顺势而为,搭上了省厅数字家长学校的顺风车,建立线上空中课堂,同时开通线上咨询平台,满足家长对个性化问题一对一的辅导。改变以往家长课堂学习时间随意,学习内容零散,学习方式单一的弊端。
线下由区级家长成长学院牵头,组建三支队伍,由各讲师团队伍,制定课程菜单,目前有75个课程内容,提供给各个学校进行点餐式自主选择,线下论坛讲堂送教上门。实现家长想学什么就送什么课,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送,把“婺城家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双线评价,相互激励:促进亲子互助进阶成长
婺城区建立“四层三级”家长进阶评价机制,对应学生在校的三好学生和积极分子评价体系,激发家长学习动力,形成亲子互促的双线成长评价体系。
“四层”就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三级”就是“亲子共学优秀家长”“家校共育优秀家长”“经验共享优秀家长”。为了避免增加家长的学习负担,我们设置了学分上限,每学期每位家长只要累计20个学分,即10个课时(或内容)可达到第一层级。同时,参照孩子在校的学习表现,家长参加线下学习情况,分享家长育人经验等综合评价,改善新形势下的亲子关系,促进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形成亲子共学、家校共育、经验共享的浓厚氛围,促进家长进阶成长,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水平。